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写作技巧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分离焦虑(幼儿)

更新时间:2019-04-14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佚名

 一、调查目的

小班幼儿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从未长时间的离开自己的爸爸妈妈,从未参与过一个大的集体,当他们进入一个对他们来说陌生的大环境——幼儿园的时候,会有分离焦虑的现象, 什么是分离焦虑呢?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亲人或依恋对象分离而形成的烦躁、忧伤、紧张、恐慌、不安等情绪。一旦孩子的这种与被依恋者的接近企图受到阻碍,儿童就出现分离焦虑。今年我带小班幼儿,对此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产生它的原因,并找到消除分离焦虑的策略,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愉快的成长。

二、调查对象

  小班3岁的65名幼儿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我采用了观察法及案例分析法,观察小班幼儿的情绪变化,并寻找案例进行分析。

四、调查内容

   了解小班幼儿的情绪,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研究消除分离焦虑的策略。

五、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从表一可以看出,小班幼儿入园哭闹的幼儿占了46%,他们离开了家庭,到了幼儿园这个陌生的大环境,他们会失去安全感,强烈的恐惧感会油然而生。情绪容易波动,大多数幼儿以哭闹的情绪来发泄。同时也有18%的幼儿表现的很愉快,据我们了解,这其中有的幼儿以前上过幼儿园,它们对于这种集体生活已经基本适应,所以他们对新的环境会感到好奇,表现的很愉快。有31%的幼儿闷闷不乐,他们不哭不闹,只是很少说话,不愿意和小朋友和老师进行交流与沟通,有5%的幼儿表现的很恐惧,什么都不敢干,不敢说,一个人悄悄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不敢看小朋友与老师。闷闷不乐的幼儿我们可以理解为轻度焦虑,他们对来到新环境不太高兴,但他们的适应时间应该挺快的,比如老师的一句亲切关怀、一个温柔的动作,一个甜蜜的微笑都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哭闹的幼儿理解为中度焦虑,他们着急回家,着急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总是要求老师打电话,不好好吃饭与睡觉。恐惧的幼儿可划分到重度焦虑,到午睡的时间了,他不敢去睡觉,有时连寝室的门都不敢进。

   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从熟悉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这是他们生活的大转折。在这个转折中,有众多的变化让幼儿感到不安。

    首先是环境的变化。对于年幼的孩子,家庭是他们可以依赖的、安全的、自由的生活环境,而到了幼儿园,见到的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陌生的小朋友,在幼儿的心中产生了距离感,不能把自己融入到这陌生的环境中。其次,在家里,父母和孩子的血缘关系、教养态度和行为,形成了幼儿对父母的依恋。刚入园的幼儿,还没有建立起新的依恋——对老师的依恋,因此,他们的注意力还集中在依恋对象——亲人身上,当依恋对象不在身边时,就引起他焦躁、恐慌的情绪。再次,幼儿在家由于是独生子女,往往处于中心地位,大多由父母或更多的人照顾其生活,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在幼儿园却要学着自己照顾自己;在家可以独享玩具、食品,在幼儿园却要与同伴分享;在家需要什么都能得到,在幼儿园却要学会适当的等待,学会轮流使用等,这都使幼儿感到不适应。还有,幼儿在家的生活随意性很大,缺乏规律,他们大都有活动时间、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等方面的选择自由,而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有很多环节,每一环节和活动都有一定的规则和要求。

幼儿从出生起,逐渐发展和形成了对父母或其他养护者的依恋,依恋的对象成为幼儿安全的象征,是幼儿得以信任、依赖的人。处于自己较为熟悉的环境中时,大多数幼儿不太在意是否能看到依恋对象,而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依恋对象是否在场或是否在幼儿的视线之内,对幼儿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幼儿来讲,与父母在一起是安全的、自信的,尤其是自己在情感上的需要是能够得到满足。但是离开亲人后,幼儿会感到不安全,随着亲人的离去,幼儿会突然感到安全感的丧失。处于心理不安全、情绪不稳定状态的幼儿,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多数幼儿首先会抗拒安抚或哭闹。虽然后来停止了哭泣,但他们会显得不快乐,不主动与人交往,不探索、不玩耍、表情淡漠,心情忧伤。

六、消除幼儿分离焦虑情绪的策略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在早期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他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那么,怎样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呢?

   1.做好第一天幼儿入园工作。我们采用分批入园的方法,上午来一半幼儿,下午来一半幼儿,有爸爸妈妈其中的一位带孩子,同孩子一起游戏和进餐。带孩子熟悉自己的水杯、自己的床,在幼儿园及活动室转转,了解幼儿活动生活的环境,一个是帮助幼儿熟悉环境,消除一点恐惧感,还有一个是通过亲子活动增进师幼、家师的了解。

   2.布置环境。环境可以缓和幼儿的情绪,当幼儿看看自己和爸爸妈妈的照片挂在墙上,会感到亲切,想妈妈了,可以看看照片,还有小班的环境布置的生动、有趣一点,易让幼儿接受。

   3.老师的爱心。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老师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温柔的眼神都能使幼儿感到万分亲切,如:抱一抱、逗一逗、亲一亲等等,都能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对老师依赖、依恋。

   4.进行家访。让幼儿熟悉了解幼儿园的同时,老师也要对幼儿以前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有所了解,家访可以消除幼儿对教师的陌生感,教师也可以了解儿童的个性特点和生活习惯,更便于以后因人施教。作为家长也应主动配合幼儿园,改变幼儿家庭生活的随意性,制定与幼儿园相仿的作息时间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等,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使幼儿更适应幼儿园生活,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的生活。

   5.暂时保留幼儿原来的习惯。由于有的幼儿已经在家有很多的习惯,如抱着自己的小熊睡觉,要用自己的坐盆上厕所、抱着自己的水杯不松手,让他们马上改掉这些习惯,会让他们产生极度的不安全感,所以暂时满足他们的愿望,引导他们逐渐调整自己的心理,慢慢去淡化这些习惯。

  6.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孩子的天性就是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最独特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有些心理学家把游戏称为幼儿的“主导活动”。我国著名的学期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是因为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确实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与机能的快感相联系,可缓解紧张状态,给孩子们带来巨大的快乐。因此,开学初,教师可设计一些新颖的、有趣的游戏活动。这不仅能消除幼儿相互之间以及与教师之间的陌生感和恐惧感,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而且还可以使幼儿对新环境产生新鲜感,这种方法对波动型的孩子最为有效。

   7.正确对待幼儿的情绪宣泄。幼儿入园的情绪极不稳定,有的闷闷不乐,有的哭闹,有的恐慌,他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发泄自己心中的不安全感,我们要正确看待幼儿的情绪异常,不能恐吓,不能强制组织幼儿的哭闹,允许幼儿发泄自己的情绪,教师正确引导幼儿适当释放自己的情绪。

   8.及时鼓励与奖励。对情绪有好转的幼儿要及时给予奖励,如:小奖励帖,小红花等,让幼儿将得到的奖励贴回家贴在自己家的镜子上,这样每天都能看到,对幼儿也是一种鼓励,当幼儿不想上幼儿园的时候,要鼓励幼儿宝宝是最棒的,一定能做的很好的。

   9.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区别对待。既然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和所受的教育与环境各异,以至于他们的分离暴躁型的孩子,我们可采用冷出来的方法,他急的时候,老师千万不要急,可把他撇在一边,拿几样玩具给他,待他平静下来之后则用亲切的语言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他,鼓励他。又如:波动型的孩子重要的是让其有事干,老师要不停地给他新的刺激,让他参加不同的游戏活动,以保持他对新的环境的好奇心、新鲜感。

   10.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刚入园的幼儿最多的注意力放在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来幼儿园接自己上,以至焦虑、烦躁,所以要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利用故事或木偶表演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根据不同个性幼儿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比如,对暴躁型的孩子,我们可采用冷出来的方法,他急的时候,老师千万不要急,可把他撇在一边,拿几样玩具给他,待他平静下来之后则用亲切的语言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他,鼓励他。又如:波动型的孩子重要的是让其有事干,老师要不停地给他新的刺激,让他参加不同的游戏活动,以保持他对新的环境的好奇心、新鲜感。

    11.家长配合老师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家长首先要消除自己的情绪焦虑,当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就会表现的很焦虑,担心孩子没有哭,这会在干什么,不知道过的好不好,会无心工作而着急。家长要放心的将幼儿送到幼儿园,相信自己的孩子很棒,同时也相信老师会把孩子照顾的很好,其次家长早上送完孩子快速离开,答应孩子第一个来接的承诺一定要做到,不要让孩子有妈妈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了的想法,最后,家长要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在家里制定新的作息时间以帮助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总之,新生入园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利用好的策略,积极的方法引导幼儿消除分离焦虑,用老师的爱心、耐心去帮助幼儿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换来一张张可爱、天真的笑脸,让幼儿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