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写作技巧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动物凶猛》作品阐述

更新时间:2018-11-29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动物凶猛》原来并不叫《动物凶猛》,当然,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也并不是这样一个负面情绪满满的故事。在一开始,它的名字叫做《十年》。

《十年》是我大一的时候写的一个故事本,当时的题目是,假如十年后,你与某个人再次相遇,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我对这个内容感慨很深,于是写了一个“我”与喜欢了十年的一个女孩再次相遇的带有一点点反转性质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个故事对我来说有特别的意义,于是很早的时候我就决定,我要把它作为毕业设计拍摄出来。但是,当时的作品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段——只有两个场景,结构简单,而且更多的是一种文学式的,内在的情感张力。把它转化成实在的影像作品的话未免过于单薄而且我自认为对这种情感的把握并没有太多的自信,所以,我决定把它扩充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后来,就有了《动物凶猛》。

实际上,这并不是我所写的第一个版本,一开始的时候,由于我对《最好的时光》的极度的喜爱,我很想把它做成一个类似的作品,采用“三段相遇故事+默片”的形式,但是另外两个故事再没有第一个故事的巧思和质感,在拍摄的客观条件下也比较困难,于是我换一个思路将其改编成了一个爱情喜剧,试图以“相遇”和“巧合”来表现、阐述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与感情。但是这样的处理又易于流俗,内在的意义太浅薄又毫无营养,反而丢掉了最原始最核心的某些触动我自己的亮点。最后,我决定在结构和情节上进行一个颠覆,现在的版本应运而生了。

《动物凶猛》是一个探讨“矛盾”和“欲望”的故事。在很小的时候,对与错的界限是很明显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可是,当我们长大后,发现这个世界时并没有这么绝对的,为了给母亲治病偷钱的男人注定是一个矛盾的个体,那么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又该怎么去算呢?好事与坏事的界限又在哪里呢,为了母亲治病去偷钱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了争夺利益去构陷一个坏人又是好事还是坏事?很多时候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得到不同的答案,我也不知道很多东西是对的还是错的,所以我只把这一切送到你眼前。如果这世界上有一种绝对,那么,这种绝对,就是,没有绝对。抱着这样的观念,我企图把整个故事做成一个开放式的结构:

 

·····

“想不到神仙打架,最后竟然便宜了你这只小猴子。”

“现在你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了么?”

“李淑慎”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真是个好名字啊······”

 

男主人公从头到尾知道还是不知道作品开始的局,或者这根本就是男主诱杀和捧杀的结果?他到底是一个有情有意的人还是一个处心积虑的阴谋者?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希望每一个观众都能在其中看出自己的故事。由此也引出了本片在创作中的第一个问题——从影片中平衡的展现出两种不同可能的线索与依据。比如上文引用的剧本部分,很容易就看出这是偏向“男主是幕后黑手”这种可能的,而咖啡馆场景最后,男主与老板徐总的对话则是表现男主未涉及其中的一种可能。我需要将这两种可能尽可能的进行平衡,但是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由于我自己掌控不足的问题,这种平衡并没有被清楚的设置,尤其是最后的对话,似乎已经是为整个剧情的争论画下了休止符。整个故事开始流向“男主操控了一切”这样的一种基调上去。这个过失完全在与我,原因第一是源于我对整个故事错误的估计,在开题报告的时候,指导组的老师们认为我的故事过为复杂,在实际操作中会产生难以掌控以及理清的这样一个后果,在经过反复讨论和思考过后,我将部分背景的阐述部分和中间的女性角色之间的互动删除了。事实证明,由于缺少某些部分的支撑,作品最后版本的前四分钟仍然略显得有些突兀,节奏上处理的也不是很好。原因之二,也是作为影片的创作者,我最遗憾的地方是,在拍摄的过程中,节奏过快了。在我的设想中我希望这部作品的前半部分是舒缓的,水到渠成的,有一种‘平地起惊雷’的纪实感,但是始料未及的是,在后期处理的过程中,发现前半部分对演员掌控的不合理,导致了整个故事的节奏猛然加快过于急躁,没有能够表达我心中所想要追求的质感。后期我想过通过拉长素材的方式来解决节奏的问题,可惜由于当素材拉长至1.5X时,部分素材就画质而言会产生巨大的伤害,或是部分拉长的情况进一步的打乱了原本设想的节奏,所以决定放弃,不得不说,这让我感到万分的后悔。

在我的想象中,这部作品是复杂的,是精致的,是一种风格化的东西。结构是本片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它是跳跃的,非线性的,类似于电影《低俗小说》与《记忆碎片》的,我通过把不同时间的片段有两个支点,即原片剧本中记者与警察的两次见面对整个故事进行梳理。在修改的过程中,我删去了其中的一次见面,于是就不得不随着删去了其中一段的部分故事,从而形成一种“留白”的效果,加强整个故事的神秘感和冲突的张力。转化成一种“倒叙”的叙事方式。由人物关系冲突与发展分为三个部分,楚楠与韦钰相见                                                                                                        局中、李淑慎上接徐象下联韦钰布局、李韦二人反手破龙象。即“男女主相遇先布局,然后再描述布局之前的背景,省略过程直接揭示结果继而翻转整个剧情”这样的一种方式。

再从另一个角度上看,他又是真实的,质朴的,能够表现出真情实感的,整个作品中描述了很多的情感,有徐总和男主角楚楠行同父子的情感,有楚楠和魏青帝之间的义气,有楚楠对韦钰的渴慕,这就要求对于角色的把握,在我的设想里,我需要一种真实的,含蓄的但是又直白的影像风格来诠释,而最适合也最喜欢的风格化作品就是《最好的时光》,但是在此之外,我又希望能够让画面尽可能的真实与贴近生活。为了能够从基本上讲好这个故事,计划在拍摄的开始不去考虑结构的问题,控制好讲故事的节奏,把结构的“花活”放在剪辑的阶段,从这样的手段来对结构进行处理。我很想在试验一下如何将精致的长镜头与朴素的伪记录在影像风格的范畴进行有机融合,这同样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与经验。

四月初,我对拍摄进行了准备,其中包括按需找演员,为了保证对角色的理解和诠释。我将大致脉络讲述与他人听,询问其角色观感,再让其大胆猜测角色经历,汇集整编,为角色创作细节性的背景、经历、等,形成角色笔记。然后根据角色故事挑选演员,很快选择了三位主演的人选并RE下了拍摄的日期;四月的第二个周末及周一。随后确定了主要拍摄的地点为质量监督局,咖啡厅和西餐厅,根据所需要的光线强度对拍摄序列进行了设置,而拍摄序列为场景三、场景四、场景二、场景六、场景一、场景五,最后进行独白和补录音的工作,还有准备特殊道具,包括;车钥匙(宋梓豪)、男士手表(宋梓豪)、蓝牙耳机(侯欣彤)、烟(多人)、录音笔(杨露露)、女士包(杨露露)、信封(宋梓豪),文件夹两个(鲍锋,鲍丹),笔记本一个(鲍丹)、牛皮信封(杨露露)、水杯(鲍锋)、发胶(宋梓豪)。

四月十一号,我们整个剧组凑齐了人员,包括演员组:楚楠:宋梓豪,韦钰:侯欣彤,李淑慎:杨露露,徐象:鲍锋,魏青帝:吴刚,部门经理:鲍丹,警察:王成与我。创作组:编写故事和导演的我,,作为第三者修改、校正和串联的副导演徐翊卿,吕放持5D3负责主摄像与布光,我持6D负责副摄。剧务组也由徐翊卿负责,包括杨佳文,大二的学妹刘彦含(同时负责化妆),以及客串的王成和吴刚。十一号与十二号,团队以极大的毅力与极高的工作效率完成了故事主干的拍摄。十三号对空镜头进行了补拍,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天气的不协调和我个人的疏忽,所补的空镜头大多并不适合影片的节奏。后期剪辑粗剪由我完成,成片版本由虞纯同学于五月八号到十号进行了创作。

感谢我的导师强萌老师在粗剪完成后给予我的细致的指导,现摘录部分:

1.男主尾随女主见面时间过短,感觉上略牵强,能否拉长或加入5D3-108至114等镜头。镜头与镜头间黑幕停滞时间拉长,把节奏放慢。www.EEELw.com

·······

10.场景二最后,男主独角戏是否可采用MVI0273,角度更好一点。徐总那边用5D3-101-9999会好一点。

······

16.会议室,徐总离开后,男主一个人心理戏(6DMVT0234~027)

······

另外,从音乐方面来说,做完降噪处理之后,我原本打算用两个风格的音乐来诠释整个故事,在故事的铺垫上通过独特,经典的配乐届时环境,强调任务,渲染气氛,突出主题思想,引发观众的思考。另一方面我打算用摇滚,后摇的风格来进行诠释,同时也构成我作品中所独有的风格。因为整个故事是含蓄的,所以主要会选取一些舒缓的,低吟的迷幻民谣或者是实验民谣。音乐以自己安静的叙述,不紧不慢的说着那像乌托邦一样美好的家园。有时甚至不需要语言,在人物和故事情节点的音乐上会选用一些清新或是民族性的民谣,比如惘闻。最后为了配合故事的完整和“记录性”,我放弃了整体配乐的方式,尽量保持故事原汁原味的部分,在开头选取了惘闻乐队的《Lonely God》,而片尾曲选用了朋克风格的乐队生命之饼的《阳光下的猜想》,我认为其其独特的风笛的运用以及音乐中所蕴含的愤怒和情感和前面故事中风格的温吞形成一种“音画对立”的冲突感。

最后,我要感谢每一个在这个作品上帮助过我的人。尽管这部作品作为毕设来说还有太多的遗憾与不足,但是主要的问题在于我的能力与经验的不足,再次叩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