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写作技巧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香港传媒自由主义的偏失

更新时间:2018-11-29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随着香港政府对香港传媒传播的规制不断向着放宽的方向修改,市场导向成为规制改变的目标之一。放松规制在开始之初无疑带来了一定程度传媒市场的蓬勃发展,但是数量上的迅速增长并不意味在着在质量的方面有所提升。相反,市场导向带来的激烈竞争与对商业利益的过度追求,使得香港传媒的整体道德出现下滑。

1.新闻煽色腥的泛滥

色腥的新闻又称黄色新闻,毫无疑问,黄色新闻的泛滥是导致香港媒体公信力逐渐缺失的重要因素之一。甘惜分将黄色新闻定义为:以传播色情、凶杀、灾祸、恐怖等内容和运用耸人听闻的编排手法去刺激感官的新闻。同时,又将煽情主义定义为:一种突出色情描绘的报道手法,始于西方新闻界,主要手段是绘声绘色揭露丑闻细节;详尽刻画犯罪的经过和作案细节,刻意渲染色情言行。这种手法是黄色新闻传媒的主要新闻传播手段[ 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香港黄色新闻泛滥问题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中期,香港两大周刊《壹周刊》和《东周刊》竞相刊登黄色新闻,在竞争中,两刊极尽揭人隐私与诲淫诲盗之能事,到了1995年《苹果日报》创刊,黄色新闻的播报竞争日益扩大升级,煽色腥的倾向蔓延至香港各大报刊、各种传媒,并在一段时间内达到了高潮。

随着黄色新闻的大报化,1998年香港一群老师联名发表了长达千余字的名为“救救孩子”的声明,要求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官员及议员正视色情报纸刊物及广播电视节目该事件引发了香港各界对于港媒黄色新闻泛滥现象及传媒社会教育责任的大讨论。如今的香港传媒因为渲染色情、暴力及偷拍名人风气盛行而被广为诟病,对香港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受众群体的意识形态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我们可以将见诸于香港媒体的黄色资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刻意制造黄色话题。2006年初,商业电台第二台《架势堂》节目举办了一个“我最想非礼的香港女艺人”选举,引来轩然大波,过千人投诉,多个妇女团体甚至教育局也向广管局投诉,指节目侵犯了女性尊严及侮辱女性,而且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广管局裁定节目“品味低劣”,商台违反《电台业务守则及节目标准》,结果判商台罚款14万元,并要高层管理人员公开道歉,并且要提交内部监管的报告。

②以大肆渲染情色露骨为卖点。2008初,香港艺人不雅照片轰动全城,《苹果日报》当时在不雅照片事件中高调报道该事件,更连续三星期以头版作大篇幅报道,该时期其他重要的新闻皆受到忽略,被人批评是为了刺激销量而夸大报道这次事件。另外《壹周刊》在事件期间更把网上发布的不雅照片集合为一本特辑,记述事件发生经过,被人批评为渲染色情及不雅。

③偷拍侵犯他人隐私。在2006年10月1日,一名印尼籍女佣混入正在深切治疗部接受治疗的香港著名艺人沈殿霞的病房进行偷拍,引起轩然大波。沈殿霞则因受到惊吓搬离加护病房,事后星岛新闻集团的《东周刊》在10月6日发表声明,承认一名编辑的家佣涉及偷拍沈殿霞一案,并就此事道歉[ 《潜入ICU偷拍肥肥病容 东周刊高层家佣被捕》.《苹果日报》新闻版.2006.10.6]。

为了应对激烈的商业竞争,香港一些传媒乃至大的传媒机构如《壹周刊》等不惜手段依靠“出位”的报道挤压对手抢占市场,使得香港传媒的公信力一跌再跌,这种畸形的传媒文化的风靡,无论是对香港传媒未来的发展,还是香港市民价值观的导向,都有着极大的毒害。

2.“煲水”新闻混淆视听

“煲水”一词发源于香港影视圈,真正意思是“宣传”或制造烟幕。所谓“煲水”就是指带有水分的虚假新闻。香港娱乐业的发达,使得无论是报刊还是电台大大增加了娱乐内容新闻资讯的报道,包括影星歌星的动态、电影电视、及其他综艺节目的消息。因此出现了一大批专跑娱乐新闻的记者,被称为“娱记”。由于娱乐版块天天需要有分量的新闻做头条,但有分量的事鲜有发生,于是有些娱乐记者凭空捏造一些有关明星的无关痛痒的新闻,这类新闻资讯则被称为“煲水”新闻,即无米煲粥,只好煲水。由于这一概念非常生动地概括了这类新闻的来由于性质,所以很快在香港传媒界广泛流传。

香港政府对于传媒政策的过度放宽,以及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且“煲水”新闻大多是一些无伤大雅的事,以致有些被报道者竟不太反对这种新闻资讯,反欣然接受并将其视为提高知名度的手段。但是,时至今天,“煲水”新闻已不再是香港娱乐新闻传媒的专利,而是早已渗透于政治、财经、教育、文艺等一切香港传媒领域。尤其是香港回归后,政治谣言满天飞,政治假新闻几乎每天都发生。近年来,部分香港市民与中国内陆的态度并不友善,一些团体通过可以制造虚假新闻来达到其自身的政治或宣传目的,甚至以此来误导市民群众,加深香港市民对内陆的不满,宣传港中分裂和港独反动思想。2014年9月28凌晨,香港爆发“占领中环”活动,香港少数激进分子受到怂恿坚持非法“占中“立场,使得香港中环主干道交通瘫痪,商铺经营受阻,严重影响了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面对这样的社会混乱,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太阳报》等多家报纸联合在报刊头版刊登声明要求社会稳定和平。然而,一些独立媒体故意歪曲解读。以下是一则刊载于某香港独立媒体上的文章:

9月9为香港立法会选举日,www.eeELW.COm但在同一天,许多报纸的头版都出现全版的广告,上面写着:“香港要稳定,香港要发展,选情严峻,一票不能少。请支持做实事的候选人”,面对几乎是一面倒的广告,不少人担心“香港也要搞稳定压倒一切了?”

诸如此类的文章在香港独立媒体上屡见不鲜,打着“自由”的旗号进行恶意的挑唆,造成的社会影响可见一斑。

3.自由主义下香港独立媒体的争议

香港独立媒体成立于2004年,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开放和功能的日渐强大,一些以个人为单位的组织汲取了外国的参与式媒体的模式,推广民间记者的意念,不设审稿制度,以个人为新闻源和发起点,让使用者可以直接把文章上传至网上,并保持网站的尽量开放,供受众自主选取新闻信息。尤其在过去几年中,香港独立媒体不断涌现,如2011年成立的《主场新闻》、2012成立的《825邮报》、《巴士的报》,以及利用Face book的公共页面传播的《社媒》和《惟工新闻》等等。这种基于互联网以民间记者和社会运动人士自发供稿作为新闻来源并不设省稿制度的媒体运营模式,因为互联网儿时的发布的成本大大降低,令小资本、甚至个人都能随时经营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也更具时效性。然而传统媒体人士普遍质疑其团队缺乏一般新闻传媒从业工作人员的专业资格和素养,从而引发不断争议。

(1)独立媒体对传统媒体的促进

独立媒体提倡人人都是记者,在不违反法律和伦理道德下,人人都可以发布新闻,香港独立媒体的发展是必然且必要的,它的存在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垄断,同时也在某种程度大大降低了讯息背上爱和扭曲的可能,既提高了讯息的可信度,有能够传递完整的讯息,在社会监督方面起到巨大作用。例如2013年香港码头工潮事件,电视新闻节目《东张西望》曾多次播出对工人有欠公允的报道,片面批评工人罢工严重影响劳资关系,令社会蒙受损失。结果遭到多家独立媒体披露曝光,还工人公道。由此可见,独立媒体的角色可以为传统媒体补其不足,这一点毋庸置疑。

(2)独立媒体的发展缺失

虽然有意见认为独立媒体发展迅猛,亦有意见认为民间记者自发留意身边事件,将之记录并报道就能以不同角度还原新闻现场实况。但传统媒体从业者如香港记者协会主席张炳玲与梁文道作客电视节目《香港刺针》表示,独立媒体的平台缺乏专业性和客观性的指导,未受过训练的市民很容易在发布的文章信息中渗入自我情绪,导致取材偏颇不客观,大多是处于既定立场下的报道,可能会有误导性。

2011年,港铁于菜园村开展港深广高速铁路工程,菜园村关注组成员前往现场阻止工程开始,引发冲突。期间朱凯迪试图从后围抱拉扯一地盘工人,该工人尝试摆脱挣扎最后朱跌倒地上。及后,独立媒体出现多篇相关文章,编辑黄邦俊更以“港铁摔角手实为港铁柔道手”为题发表文章,并请来“柔道教练”拍摄视频节目指“地盘工人以柔道招式处理示威者”,甚至以比赛旁述形式再冠以种种柔道招式名称解说朱凯迪的“受袭经过”,但从当时拍摄影片所见,朱凯迪当时本来就想以暴力阻止工程,只是自己体力不继才被摔倒,指控工人行使暴力使朱受伤之说不能成立。诸如此类的不实报道,受到网民广泛的质疑,被指为个人情绪的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