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M表示:专著;D表示:学术论文;J表示:期刊) 专著: [1]. (美)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一版. [2]. 周保巍,成建主编:《欧盟大国对外政策的起源与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3]. 潘琪昌:《欧洲国际关系》[M].北京: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年版. [4]. 黄正柏:《当代八国外交政策概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年 2 月第一版. [5]. 安东尼·艾登.艾登回忆录:下[M].书报简讯社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 年版. [6]. 陈乐民等:《战后英国外交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 年 5 月第一版. [7]. 伍贻康.周建平.《欧洲经济共同体》[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年版. [8]. (英) 阿伦·斯克德, 克里斯·库克.《战后英国政治史》[M].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 年版. [9]. (英)保罗·约翰逊.(秦传安译).《摩登时代——从 1920 年代到 1990 年代的世界》[M].北京;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2015 年版. [10]. [[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东方编译所译丛·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 [11]. 赵怀普.《英国与欧洲一体化》[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年 8 月版. [12]. 伊维森·马卡达姆主编:《1973 年世界大事年鉴》.隆格曼斯.格林出版社.1974 年版. [13]. 冯绍雷、潘世伟、范军、卢林:《国际关系新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年 9 月第一版. [14]. 周保巍,成建主编:《欧盟大国对外政策的起源与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15]. (英)德里克·W·厄尔温(章定昭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欧政治》[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年版. [16]. (英)乔治·马尔科姆·汤姆森,《英国历届首相小传》[M].新华出版社,1986 年版. [17]. 钱乘旦等,《日落斜阳——20 世纪的英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 12 月第 1 版. [18]. [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东方编译所译丛·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 1 月版. [19]. 齐世荣主编,刘成、刘金源、吴庆宏著:《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年 5 月第一版. [20]. AlexMay,Britain and Europe since 1945,London and New York[M],1999. [21]. Keith Middlemas. Power, Competition and the State, Vol.2: Threats to the Postwar Settlement: Britain,1961-1974[M]. London: Macmillan, 1990. [22]. Kitzinger U.The second try:labour and the EEC[M].Oxford:pergamon.1968. [23]. P. M. H. Bell, France and Britain 1940- 1994: The long separation[M], New York: Longman, 1977.
论文期刊: [1]. 尚彦军. 经济援助的力量——评英帝国特惠制衰败过程中的一个外在因素[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196-200. [2]. 董绍江. 石油危机历史及其对经济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2005,(26):335-336. [3]. 朱正梅. 1974-1975 年英国与欧共体重新谈判的原因、性质及意义[J]. 国际论坛,2008,(02):36-41+80. [4]. 鲁昊. 《工党政府与英国第二次申请加入欧共体研究(1964-1967)》[D].华中师范大学,2012. [5]. Glencross, A. (2015). Looking Back to Look Forward : 40 Years of Referendum Debate in Britain [J]‘ L. Political Insight, 6(1), 25–27. [6]. David butler and Dennis kavanagh ,The British General Election of February 1974.[J]Macmillian.19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