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突发的安全事故一贯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在媒体时代,新媒体对学校安全事故的报道力度加大、速度加快,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一系列的社会效应。本文通过对媒体曝光的学校事故及其发生的背景进行分析,了解该事故被曝光产生的正面及负面社会效应,为媒体规范报道学校安全事故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一)信息技术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 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人类开始了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无论是通信还是计算机,速度都越来越快、容量越来越大,综合化的趋势使业务和网络实现一体化,变得更加便捷,而数字化是实现综合化的一种有效手段,促进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对于个体而言,在世界的任意一个地方都可以拥有相同的通讯手段,可以接受同样的信息资源,使用同样的信息加工手段。互联网的发展也加速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发明和革新,联结了全世界,使得庞大的地球变成了地球村,时效性也成了时代的标志,成了衡量速度快慢的标准。学校突发安全事故的报道中,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报道占领了主要市场。由于它具有方便快速、反映灵敏、可以让观众公开平等自由交流等特点,相对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更受观众、读者们的青睐。 (二)新闻传媒时代,快速反应机制的形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由开放发展,新闻媒体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行着市场化的洗礼。新闻记者走出去,新闻媒体直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改变大包大揽的传统模式,形成以市场为导向,追求以高时效、高质量、高利润为主导的创办报刊和网络营销模式。在利益的驱使下,新闻媒体相互争抢新闻,新闻内容力求新颖、便捷,可以快速被读者摄入脑中,这种既求质量又求数量的新闻要求,不仅激发了新闻记者积极主动创作的热情,而且对媒体记者的创造性和反应速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局势下,有关学校突发安全事故报道的快速反应机制也应运而生。记者以自己职业的敏感性将学校突发的安全事故在媒体面前及时、快速、高效地暴露无遗,让读者、观众在法治感、道德感的催促下,可以快速对事故作出反应,及时了解事故的进展,并关注后续追踪报道。 (三)独生子女时代,社会对孩子重视度的提高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1982 年将一对城市汉族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优生优育定为基本国策,2001 年更是以法律的形式对此事件作出了规定。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每个家庭的父母加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一个孩子身上,对孩子的重视度大大提高,有的甚至将孩子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总是竭尽所能给孩子最好的。而在家长所重视的孩子问题中,安全问题毋庸置疑处在第一位。近几年随着失独老人问题的报道,对独生子女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又一次掀起高潮。继“中国式过马路”后,“中国式接孩子”[8]又成了热门话题,家长们开着电瓶车、汽车等各式交通工具接送孩子上下学,多位家长表示,之所以要接送孩子,小孩放学路上的安全是他们最担心的,除此之外路上的“不良”商店以及孩子学坏等问题也迫使家长不得不接送孩子上下学。正因为家长对孩子安全问题的重视,提高了整个社会对孩子安全问题的重视度,孩子校园安全问题也就成了新闻媒体的敏感话题。 (四)社会转型时代,民主法治意识深入人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加快发展,党和国家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系统,加大民主法治的宣传力度,使整个社会公众的民主意识得到极大的增长,公平、公正、民主、平等的处世原则深入人心。民主法制意识和公民的知情权逐步提高,使许多事情更加透明化,向传统的对学校突发安全事故“遮掩”、“隐瞒”、“私了”、甚至“不了了之”的行为发出了挑战。公开、透明的处理方式,寻求知情、民主、公正的公众意识,以及“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社会氛围,使新闻媒体敢于说真话、说实话,将学校突发的安全事故披露和曝光于大众的视线中,让社会大众共同监督学校、政府妥善处理好后续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