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县衙调判中的情理与习惯分析-以《塔景亭案牍》为例.doc

资料分类:法律论文 上传会员:未必来自远方 更新时间:2018-05-06
需要金币2000 个金币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下载论文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论文字数:8483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摘要:情理与习惯是古代司法实践中尤为突出的两大特色,法律本是基于情理而定的,所依据情理,并不必然归结出无视或轻视法律,两者之间并无逻辑性的关联。因此国家法律是情理与习惯的部分实定化。本文从分析《塔景亭案牍》中的两个典型书判出发,论述了清末民初县衙调判中的情理与习惯的运作,总结出习惯实际上也就是情理的一部分,清代中国的所谓习惯或“习惯法”,归根结底不过是一种融汇在情理之中的东西。以“情理”一词作为轴心按照当地的民事习惯来判断是否合理,也成为清末民初县衙调判中的必要。因此显而易见情理、习惯与法律相互之间是具有亲和性的。

关键词:情理; 民间调解; 民事习惯; 县衙调判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1

一、古代语境下的情理与习惯-1

二、《塔景亭案牍》中的情理与习惯-2

(一)合乎情理的息诉-3

(二)以习惯为依据的审判-3

(三)用多视角浅谈情理-5

三、情理与习惯对国法的影响-6

(一)情理、习惯与国法的亲和性-6

(二)情理与习惯对国法的平衡作用-7

(三)情理与习惯对国法的弥补作用-7

四、情理与习惯对当代司法的借鉴意义-7

结语-8

参考文献-9

致谢-10

相关论文资料:
最新评论
上传会员 未必来自远方 对本文的描述:本文情理中的“情”指的主要是人际关系之间的那种“人情”,是用来帮助人们维持日常人际关系的情面和相互体谅,比如做个人情或者送个人情,这里的人情并不是儒家意识形态之中......
发表评论 (我们特别支持正能量传递,您的参与就是我们最好的动力)
注册会员后发表精彩评论奖励积分,积分可以换金币,用于下载需要金币的原创资料。
您的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