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免费论文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舞蹈题材的选择与创作手法、舞蹈结构及内容

更新时间:2018-03-25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舞蹈题材的选择与创作手法

舞蹈的主题即是舞蹈表现的中心思想。是舞蹈编导最终想要传达给观众的信息。舞蹈源于生活,通常舞蹈作品所表达的中心思想都是以真是生活的写照,所以我所选择的主题则是社会现实题材。舞蹈创作上的题材丰富多样,种类也异常繁多在我国比较常见的军旅题材、历史题材、革命题材等等都是大家非常熟悉,这些题材在我国也有较长时间的发展也有许多经典成熟的作品,但是社会当代现实题材是较晚涌现出的一股新新力量,大多反应了我国最真实的社会现象,艺术源于生活现实题材的舞蹈作品更是在生活的写照用最真实的人物形象,如《进城》刻画出一群群积极乐观向上的农民工人,不惧生活的艰辛和磨难穿梭在一座座城市之中忙碌生活,让更多的人关心了解身边这样一个群体。

社会现实题材也是对一种社会现象的反应,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欣赏到“打拐题材”影视作品《亲爱的》,在舞蹈艺术中这样社会现实题材的作品不多见,“打拐题材”也是一种当下中国特殊的国情环境下产生的,在电影作品中感受到被害家庭至亲离别的悲愤和痛苦,让人们对这一违法犯罪的社会现象感到极度愤慨。所以我选择以舞蹈的形式来展现“打拐”为主题的这一社会现实性题材,希望呼吁人们共同奋起打击拐卖儿童这一社会现象,保护身边的孩子健康成长。怎样才能将舞蹈的主题清晰明了的传达给观众?我选择了叙述手法来进行双人舞创作,叙事手法有其自身的优势性和特点,在《XX》中从母亲和女儿这两个人物形象展开叙述,故事以倒叙的方式从一位母亲手拿被拐失踪女儿的照片回忆开始展现母子嬉戏亲密的画面,到女儿被拐焦急盲目的开始发疯似的寻找,直至在一次次的期待都落空,至今日都未果终日只能以照片来思念女儿的结局。在直观简洁的故事情节中感受到人物情绪情感的不同变化,塑造出人物形象的变化,来刻画出作品中人物的悲惨的命运。唤起人们内心情感的共鸣,从而引人深思,相应主题。

 

舞蹈结构及内容

本作品结构分为舞蹈时空交错结构,打破了自然地时间顺序,按照作品的构思的逻辑,进行衔接组合。本作品采用的是倒叙的时间顺序来进行叙述,针对母亲回忆女儿被拐卖之前到被拐之后的人物情感变化对比,利于更深入刻画人物形象,调动观众的情绪共鸣于以及在舞蹈艺术审美范围内的想象力的创作。

第一段,母亲终日通过照片思念被拐卖的孩子。母亲和女儿分别在舞台的1区域和9区域,在同一个舞台却是两个不同是时空的存在,利用舞台区域的划分来制造时空相隔的意境。当母亲听见孩子们玩耍时的欢笑声慌忙寻找,发现自己和女儿玩耍时拍的照片,沉入自己的想念中,对孩子深深的思念从心底让人不由自主的发出揪心的痛,为这样一位母亲的遭遇感到同情和惋惜。其实母亲也发现孩子早已不在自己的身边的事实,只是时而沉迷于思念孩子的心情中无法自拔,时而清醒得发现孩子不在而又开始疯狂的寻找,始始终终、反反复复。而此时女儿在9区域如一张照片一般始终保持着和母亲玩耍时的姿态。画面中一静一动两人始终保持着两个空间相隔得感觉,从未有过接触。

第二段,母亲看着孩子的照片回忆沉浸在了自己和女儿儿时在一起玩耍的甜蜜时光。双人片段甜蜜温馨,母亲紧跟在奔跑中的女儿身后,护住女儿为她把身边危险都规避掉,体现出母亲对女儿的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心。动作设计由一个主题动作发展,相互拍手玩游戏的较为生活化的动作,突出点题,表达母女二人温情而又密不可分的浓情蜜意。如游戏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动作发展,将其动作经过舞蹈艺术的加工创作,既生活化又不失舞蹈的艺术感,让观众能够更直观得感受到母亲和女儿之间的亲密互动。为后面母亲失去女儿做情感铺垫,形成前后的情感对比,烘托出母亲的不易,让观众感受到在此不幸遭遇下母亲的不易。奔跑嬉笑中的女儿、追逐在后的母亲,调皮的翻上母亲的背脊,缠着母亲调皮打闹女儿活泼可爱的个性让人也印象深刻,动作设计中要突出人物人性格特点,如女儿动作力度干净清脆,小而轻巧的特点,体态、手形、眼神这些细节的动作要处理到惟妙惟肖,才能去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更好的刻画出好女儿的这一形象的人物特点。

二段的结尾出和链接第三段的中间有一个衔接转折部分的处理。舞蹈结构是A-B-A 母亲在第二段的回忆而第三段中者继续回忆,同时也要进行回忆的转折,让母亲回忆到孩子消失掉。转折处做了一些特殊处理,无音乐处理,用一连串急促焦急而又相互交错的动作展现出急促相互寻找,停在一个托举动作突然一拍从托举上掉下表现出女儿确实消失不在。而后缓缓地响起一段女声悲凉的吟唱,渐渐将气氛带入因失去孩子的母亲一种悲凉伤感的情绪当中,开始进入第三段。

第三段,母亲因为失去女儿而悲痛欲绝,但仍然在不停焦急的寻找女儿,而女儿也因为失去母亲在无助的呼唤母亲,母亲和女儿相互寻找,但无论如何都是不得而终。巧妙的利用空间调度,来使母亲和女儿在相互寻找中交错的感觉。利用主题动作的发展,如游戏中你拍一我拍一地动作来发展,再次重复点题,拍手的动作中似乎要触摸到对方的手但是却又在触摸中穿透的感觉。利用同步和不同步的动作,带来相同相交相错的视觉错觉,不停地突出刻画在寻找中不得而终的结局。高潮部分利用一动一静的处理,母亲动女儿静的形式,当母女二人面对面直视对方时,观众感觉以为是寻找到,然而却不是女儿突然静止,仿佛回到成如一张照片一般定格驻足,母亲却仿佛看见女儿好好的站在面前一般惊讶、狂喜、担心、害怕。带着这样得情绪终于接触到女儿如疯了一般全身上上下下不停地打量着女儿,不确定的去触摸女儿的手确在一瞬间再次交错,女儿终究是个错觉,是回忆中的一个错觉,终究女儿只是存在于照片里。女儿动作静止收尾呼应回到最初照片里的动作。母亲则是默默的一个人无助的回忆和无尽的思念女儿而终。

 

创作总结

叙事性舞蹈编排是第一次,前前后后也是经过了两年的时间在不断完善的一个作品,虽然用心了但是存在的问题还是许多,打磨的还不多精细。

在人物的形象塑造上把握还不够深入。在塑造母亲的这一角色展现的人物的性格特点不鲜明,许多动作语汇过于直白,表演成分过于繁多。女儿的形象塑造根据叙事背景的变化上没有明显的形象改造,这显得人物形象的对比性不够强烈,让叙事说明不具备较强的说服性。在女儿和母亲配合上来说较单独的人物语汇完成的较好,虽在至作品呈现立时换了三个演员饰演母亲一角,作为“女儿”的演员我来说和三个演员的磨合前期其实都不是特别顺利的,根据每个演员不同的理解能力和演员的塑造力的差别,都是需要在许多双人配合的动作上花时间来磨合的。根据每个演员的自身的专业素质来进行编排细节上的改变,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每个演员都是有自己理解和想法,这三个演员都给了我很好的二度创作的,使人物表达方式上和人物塑造上都有了更灵气表演。

整个作品的结构来看叙事的故事情节还不够清晰明了。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主题不够突出。结构是作品逻辑的体现,结构不明确就会使得逻辑混乱。人物的情感变化和主题是密不可分的,在人物塑造上树立人物情感丰富人物形象,才能通过人物传达主题和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