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僧道形象世俗化及其成因探析.doc

资料分类:文学论文 上传会员:箐箐老师 更新时间:2021-08-22
需要金币1000 个金币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下载论文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论文字数:14444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摘要:《聊斋志异》是明清文言短篇小说中的重要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能够适切地反映明末清初时期的社会状况以及作者本身的创作观点,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地位。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创作了大量个性鲜明的僧侣、道士形象,这些原本代表着宗教庄严、神圣、不可亵渎的人物,出现了明显的世俗化特点,他们开宴豪饮、他们广募钱财、他们贪恋情色……他们不再飘然尘外,而是染上了一种浓厚的世俗色彩。本文拟从小说文本出发,并结合当时商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风气变迁等方面史料,对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僧道形象世俗化的特点进行原因探析。

 

关键词:聊斋志异;蒲松龄;僧道;世俗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 1

一、世俗化的主要内涵 - 2

二、《聊斋志异》僧道形象的世俗化 - 3

(一)重利贪财,以术害人 - 5

(二)结交权势,宴饮为乐 - 7

(三)肯定人情,成人之美 - 9

三、《聊斋志异》中僧道形象世俗化的原因  10

(一)明末清初僧道的世俗化现状  11

(二)商品经济发展及社会风气的改变  12

(三)小说的娱心与劝善功能  13

参考文献 15

相关论文资料:
最新评论
上传会员 箐箐老师 对本文的描述:据笔者统计,在《聊斋志异》488篇故事中,涉及到这两类形象的有88篇,其中直接以僧道形象为主要人物的就有41篇,皆具有较为全面、立体的性格内涵,从占比量与艺术价值角度来看都......
发表评论 (我们特别支持正能量传递,您的参与就是我们最好的动力)
注册会员后发表精彩评论奖励积分,积分可以换金币,用于下载需要金币的原创资料。
您的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