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金币:10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字数:21259 | ||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摘要:作为《亮剑》中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赵刚虽然不是小说浓墨重彩塑造的重点,但却摆脱了以前文学作品中被批判、被改造的形象,呈现出一种知识分子工农化的倾向。可以说,赵刚的出现使得《亮剑》不再仅仅强调工农英雄对知识分子的单方面改造,同时也关注到知识分子在历史和战争中的能动作用,即对工农军人的反向影响,并由此引出了李云龙的工农阶级理性化和赵刚的知识分子工农化两种倾向。在此,本文将针对有关赵刚知识分子工农化倾向的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都梁;亮剑;赵刚;李云龙;知识分子;工农化倾向
《亮剑》作为一部军旅题材的长篇小说,以“政委+草莽英雄”的搭配模式,叙写了从抗日战争始至动荡“文革”期间发生的一系列战事和政治变革,集中塑造了李云龙、赵刚、丁伟等多数个性迥异、有血有肉的军人形象。小说的最后,赵刚、李云龙等人相继自杀、丁伟被贬农村的悲剧性结局,更将压抑的氛围推向高潮。都梁试图站在历史的角度对当时社会黑暗丑陋的现实进行深入的揭露和批判,从而引起读者对那个黑白颠倒的动乱时代的反思和警醒。 从整体来看,小说对人物精神改造的暗示是一条贯穿始终的暗线。作者为了全面展现战争年代军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成长过程,巧妙地将两人置于两个阵营:一是以李云龙为代表的工农阶级军人阵营,二是以赵刚、田墨轩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阵营。前者以实践为重,鼓吹“理论无用论”,前期对知识分子存在偏见甚至是排斥;而后者则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尊重工农阶级对革命的贡献,却也质疑新中国的未来,特别是对工农阶级能否及时从战争状态中抽离、进而正确领导新中国走上发展道路的问题表示担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