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作为教师与学生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之一,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加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初中生的阅读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但目前,初中生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阅读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为阅读目的功利化和阅读内容的浅陋化、阅读数量少、阅读质量低、教师对初中生的阅读干预明显等。因此,本文试图从思想品德教学的性质、理念和内容出发,在思想品德教学与初中生阅读之间构建相互联系的桥梁,阐述初中生阅读与思想品德教学的适切性,并论证两者具有适切性的表现,最后从学生、教师和阅读方式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在2011年新课程标准颁布的影响下,中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新课改以关注学生发展、关注教师发展和关注以学定教为基本理念,对传统的目的观、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评价观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加有效的培养有组织、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的“四有”青年。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能力做出了一系列说明,其中,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阅读与鉴赏的能力,即“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WWw.eEELW.COM由此可见,在新课改理念下,阅读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显著。所谓的阅读,就是“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并影响读者非智力因素的过程”【1】。初中生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加强初中生的阅读在当前新课改纵深发展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必要。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初中生的阅读现状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作为学校德育的一种途径,从构成要素上说,主要包括受教育者(学生)、教育者(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就教学主体来说,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过渡性;就教学的主导者来说,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差异性;最后,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说,思品课堂教学具有复杂性。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性质与小学、高中或其他教学阶段的差异性。因此,探讨思想品德教学与初中生阅读具有独特的意义。但目前初中生在思品教学中的阅读状况却不尽人意。 首先,初中生阅读目的功利化和阅读内容的浅陋化。正处青春期的初中生与小学或高中阶段的学生有所不同,他们的心理发展处于过渡阶段,是叛逆心理发展的高峰,而且此时的他们既有获得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有基本的娱乐放松的需要。因而在初中生的课桌中通常都有两类书籍,其中最多的一类是各种学业辅导书。初中生特别是初三学生的学业压力逐步增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是他们生活的主导,因而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阅读的最多的往往都是一些工具性书籍,阅读的动机带有鲜明的功利性。另一类是娱乐性书籍,例如各种小说杂志,这类书刊在学生群体中广受欢迎,但往往缺乏内涵和一定的教育意义,其内容呈现出明显的浅陋性。 其次,初中生阅读数量少,阅读质量低。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仅有7.6%的学生每天进行一小时的阅读”,这与日本学生的14%相差甚远。另外,在繁重的学业压力和快节奏的生活背景下,初中生为考试、升学的功利性阅读普遍增多,而为丰富情趣,提高素养的修为性阅读逐渐减少,阅读质量整体下降。 最后,教师对初中生的阅读干预明显。一方面,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教师给予学生的阅读时间少,对学生的阅读要求低,甚至认为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专属任务,与思想品德课堂无关,对学生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生活实际,比较倾向对学生灌输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或照搬权威对文本的解读,或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评价采取统一标准,导致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发展受到巨大的阻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