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金币:5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字数:6301 | ||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摘 要:龙应台本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又兼具西方价值理念;既是一位关注社会现实的理性批判者,也是一位笔触柔软关心家庭生活的母亲,她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素质教育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她的多重身份与日渐丰富的阅历,逐渐将教育与社会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展现一位知识分子在教育领域的独特视角。
关键词:龙应台;挫折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著名台湾作家龙应台先生曾任台湾文化部部长,提起龙应台,许多读者的第一反应是《野火集》中振聋发聩的那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平地卷起龙卷风”横扫两岸,多数读者感受到的是她对社会现实不落俗套的理性思考和凌厉的批判精神,也常有人质疑当初那个口诛笔伐写野火的龙应台为何写作视角越来越小,怒目金刚为何变成了儿女私情?对于这样的问题绕个圈子从龙应台的童年说起。龙应台祖籍湖南衡阳,父母于1949年跨过海岸迁居台湾,她于1952年出生于台湾南部,在当时,她们一家属于“外省人”,什么是“外省人”,就是在1949年从大陆迁居到台湾的军方人员及家眷,他们住在“眷村”里。“眷村”是当时台湾一个特殊的现象,外省人住在眷村里,用篱笆简单隔开外面的世界,语言、生活习惯都不受本省人的影响,所以龙应台从小就知道自己是不同于本省人的,没有祖宅、没有田地、清明无需扫墓,只能住在公家宿舍里,因此她是没有故乡归属感的,“既然本来就没有一张属于‘乡’特有的蛛网,你的浪迹天涯实在就不令人意外了。从前便是孤岛,现在依旧是;现在是边缘人,从前也未尝不是。”[1][p295]所以龙应台选择只身前往异国留学,旅居欧洲,四处漂泊。她的经历她的视野不断开阔,批判的角度也逐渐向历史、文化纵深的角度去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