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金币:10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字数:12799 | ||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摘要】:本文以最近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为例,通过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阐释,来探讨中国虚拟公民社会的发展及困境。并从网络传播学的视角探讨网络论坛、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在建构虚拟公民社会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复杂关系和影响;通过对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进行特点分析、内容分析,阐述新媒体在公共领域对虚拟公民社会的建构意义,并批判虚拟公民社会在建构过程中的一些消极意义,包括由网民的情绪性、暗示性、感染性等特征引起的群体事件以及权力和商业利益对网络空间的侵蚀。 研究将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虚拟公民社会的特点;受众对虚拟公民社会的认知;网络民意能否代表主流民意;网络中是否存在群体极化现象。 【关键词】虚拟 公民社会 网络传播 公共领域 发展困境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5 1公民社会研究现状 6 1.1虚拟公民社会的概念6 2新媒体促进虚拟公民社会的发展7 2.1 新媒体的特性.8 2.1.1微博的文化传播性9 2.1.2网络论坛传播特色探析.10 2.1.3微信的传播特点.11 2.2新媒体时代的记者——公民记者.11 2.3网络舆论场的诞生——观点的自由市场.12 3基于“男司机暴打女司机”的一项社会调查13 3.1调查初衷14 3.2调查实施14 3.3调查结果分析15 3.3.1“男司机暴打女司机”舆论偏向的戏剧性转变——虚拟公民社会发展的困境.15 3.3.2网络舆论不能代表所有网民的真实意见.16 3.3.3政府管得过严,NGO等公民组织得不到充分的发挥18 4对于“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的其它的一些思考18 4.1加强网络立法18 4.2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18 4.3新媒体自身加强自律18 4.4网民加强媒介素养,舆论领袖合理引导18 结论.19 参考文献.19 致谢19 附件(调查问卷)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