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金币:10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字数:12787 | ||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摘要:本论文是针对历史课堂的“在场感”,以乡土史料为手段,基于部编版新教材第八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的一次教育方法探索。在充分分析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课《三国至隋唐文化》以及杭州本地历史资料后,笔者发现其第一目(“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第四目(“中外文化交流”)可以与灵隐寺这一乡土史料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首先,在课堂的引入部分就可以使用灵隐寺这一话题来拉近课堂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接着,通过展示灵隐寺简史中“开山和尚为一位西印度和尚”、“灵隐寺的兴衰”、“济公的尊号同时体现儒释道三家精神的尊号”等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在正式开始第一目“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时,以灵隐寺的兴建为引引出知识点。接着,以灵隐寺的香火兴盛,引出当时佛教的兴盛对于儒学的威胁,从而儒学、佛教的理论开始交融,最终形成隋唐儒释道“三家合一”的局面,并辅以济公的尊号这一乡土资料佐证。之后,再以灵隐寺遭遇的多次兴衰为轴,介绍这一时期的灭佛运动,讲解佛教的发展。同时,灵隐寺的西印度开山和尚这一本土史料,可以在第四目“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导入和佐证的作用。它既可以用来导入三国至隋唐时包含佛教的传播的中外文化交流,又可以佐证这一时期中国和国外的文化对话。 关键词:在场感; 乡土史料; 历史教学
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3 (一)-在乡,在场:“在场感”之概念-4 (二)-在教,在学:“在场感”之研究-5 二、-史海无涯,以杭为楫:儒释道、灵隐之史料辑录-8 (一)-佛教在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发展的史料辑录-8 (二)-儒释道三家交融的史料辑录-10 (三)-三国至隋唐时期中外历史交流的本土史料辑录-11 三、-史育有根,据于史料:史料之课堂应用-12 四、-运用乡土史料以加强课堂“在场感”的反思-19 参考文献-20 致谢-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