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金币:5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字数:6777 | ||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摘要:1922年是郁达夫个人生活和文学创作一个重大的转折之年。他在这一年创作了六篇小说,发表四篇,奠定了自己在新文学中的地位。重要的是,在小说题材、风格等方面,郁达夫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开拓。本文就郁达夫在1922年的小说创作进行分析,从中探究其在郁氏十五年小说创作中承上启下的意义。 关键字:郁达夫 小说 1922年 转折意义
1921年10月,小说集《沉沦》的出版,让郁达夫在国内文艺界崭露头角。在郭沫若、成仿吾等作家的鼓舞和支持下,郁达夫于1922年7月做出了回国的决定。东渡日本,去国十年,他满怀着希望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彼时的他,看到国内“又见军书征粟帛,可怜民命竭脂膏”[郁达夫:《郁达夫文集:第十卷.诗词》,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年版,第246页。],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文化界人士的众志成城,在国内开辟出一条新的文化道路。可是满目疮痍、腐败黑暗的国内社会和自己食宿不安的安庆教员生活让他逐渐认清了事实,同时也积累了大量创作素材。饱尝了生活的艰苦,感受的日益加深,郁达夫的创作灵感如泉水般涌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也更加深刻和纯熟。 综观郁达夫1922年的小说创作,不仅包含了回国前写下的《茫茫夜》、《怀乡病者》两篇,也包括了回国后创作的《秋柳》、《采石矶》、《春潮》(断片)和改作的《风铃》(《空虚》)。钱杏邨将郁达夫创作的第一个时代称为“沉沦时代”(自他离开日本回国之前),钱氏认为这一时期的创作,“差不多完全是描写青年的性的苦闷的,把青年从性的苦闷中所产生的病态的心理,变态的动作,性的满足的渴求,恶魔似的全部的表现了出来,完成了青年的性的苦闷的一幅缩照”[1]9。诚然,这些作品中充斥着一些变态的情欲描写,但实际上从《茫茫夜》开始,郁达夫的创作就已经流露出与《沉沦》三部曲一些不同的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