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金币:5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字数:5844 | ||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摘 要:北宋中期,朝廷内外交困。就外交而言,辽、夏频频挑起边事,民族矛盾越发尖锐,就内政而言,因“三冗”之弊,王朝也面临积贫积弱的窘境,而北宋的岁币苟求安泰的对外政策无疑大大激发了士大夫的民族忧患意识,他们或批评边备松弛,或叙述战争苦难,或感慨百姓乱离,无不流漏出悲愤的民族情绪。本问主要探讨的是宋仁宗、英宗、神宗期间北宋士人的民族忧患意识及其文学表现,并把握其中感慨国耻国难的时代脉搏。 关键词 北宋中期,民族忧患意识,文学表现
绪论 从古至今,我国民族精神中的民族忧患意识一直都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伴随着人类意识的产生以及文明社会的开启,忧患意识一步步逐渐成为促进社会发展、激励民族觉醒的动力源泉,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忧患意识始终贯穿着我国民族精神荣辱兴衰的发展过程。并且,从某个方面来说,忧患意识始终追随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脚步。人类文明逐步发展必然也会导致忧患意识发生变化。 忧患意识主要体现为政权的更替,以及百姓对于历朝历代兴衰荣辱的担忧。早在战国中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也即被尊称为“亚圣”的孟子,就用十分简练的语言把忧患意识概括为众所周知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西汉时期的陆贾、贾谊、徐乐等朝中肱股之臣都将注意力集中在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上,并把它作为他们处理当时局势的依据。虽然三者所处的时期不一致,但是他们都把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作为朝代更换这一历史大变动时期的主要任务。即便处于稳定乃至盛世时期这也是断断不能遗漏的话题,更是统治阶级集团始终都要引以为戒的历史教训。正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对于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无疑是一种超前的思维与心态,上升到时代阶段,也就是一种显而易见的忧患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