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金币:20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字数:30794 | ||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摘要:在线教育自提出以来就一直受到普遍关注,近年来更是迅猛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育形态渐渐风行全球。作为一个新生市场,将来成长的空间巨大。随着在线教育的发展,不但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在线教育,而且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也获得了互联网龙头和资本市场的青睐,但一些在线教育平台盲目模仿成功企业的商业模式,最终导致经营失败。在他们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得出一个结论,对于在线教育平台来说,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和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对时代、政治、经济、教育、个案层面对在线教育平台的背景做了研究,对我国的教育形势以及“网易云课堂”平台进行分析,之后对研究内容以及核心概念做了简单介绍。研究旨在建立一个有关在线教育平台商业模式的结构体系,分析其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形成机制和作用机理,为国内在线教育平台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文献综述中对在线教育平台及其商业模式做了研究介绍。在研究设计过程中对扎根理论的历史、方法、策略与实施程序有了具体的了解,之后在扎根理论研究过程中,利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三级编码来处理资料以及深入分析。首先,在开放性编码中共获得15091字,贴出186个标签,提炼出36个概念,进一步归纳为10个类属。然后在主轴性编码中将10个类属归纳为四个主类属,即服务领域、战略目标、服务水平和营销策略。之后利用选择性编码构建“网易云课堂”在线教育平台的商业模式的模型,然后对扎根理论的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四个主类属对“网易云课堂”在线教育平台商业模式的影响。在研究最后,对“网易云课堂”的现状进行反思,寻找其不足之处。
关键词:在线教育平台;扎根理论;商业模式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10 1.1 研究背景-10 1.1.1 时代层面-10 1.1.2 政治层面-10 1.1.3经济层面-10 1.1.4 教育层面-10 1.1.5个案层面-11 1.2 研究意义-12 1.2.1 理论意义-12 1.2.2 本课题对于整个团队及个人的意义与价值-12 1.2.3本课题的创新之处-13 1.3 研究内容-13 1.3.1 在线教育平台商业模式的理论分析-13 1.3.2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深入探讨-14 1.3.3 “网易云课堂”的历史考察与现状分析-14 1.3.4 “网易云课堂”的扎根研究过程及结果-14 1.3.5 “网易云课堂”的商业模式解析-14 1.4 核心概念界定-14 1.4.1 在线教育平台-14 1.4.2 商业模式-15 1.4.3 可持续商业模式-16 1.4.4 网易云课堂-17 1.4.5 扎根理论-17 第2章 文献综述-17 2.1 关于在线教育平台的发展历程与趋势-17 2.2 关于互联网商业模式-19 2.3 中国主流在线教育平台的商业模式-19 2.4 在线教育平台商业模式的革新-20 2.5 综合评价-22 第3章 研究设计-22 3.1 研究目标-22 3.2研究方法-22 3.2.1 扎根理论研究的历史回顾-23 3.2.2 扎根理论的方法与策略-24 3.2.3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实施程序-26 3.2 研究对象-27 3.4 数据获取-29 3.4.1 数据收集与分析-29 第4章 扎根理论研究过程-29 4.1 开放性编码-29 4.1.1 定义现象与贴标签-30 4.1.2 概念化-31 4.1.3 类属化-31 4.2 主轴性编码-32 4.2.1 主类属一:服务领域-33 4.2.2 主类属二:战略目标-35 4.2.3 主类属三:服务水平-36 4.2.4 主类属四:营销策略-38 4.3 选择性编码-40 4.3.1 数据统整-40 4.3.2 核心类属确定与分析-42 4.4 扎根理论研究总结-44 第5章 研究结论-44 5.1 “网易云课堂”在线教育平台商业模式的结构关系-45 5.2 “网易云课堂”在线教育平台商业模式的策略推论-45 5.2.1 服务领域对于“网易云课堂”在线教育平台商业模式有着显著的影响-45 5.2.2 战略目标对于“网易云课堂”在线教育平台商业模式有着显著的影响-46 5.2.3 服务水平对于“网易云课堂”在线教育平台商业模式有着显著的影响-46 5.2.4 营销策略对于“网易云课堂”在线教育平台商业模式有着显著的影响-47 5.3 “网易云课堂”在线教育平台商业模式的现状反思-47 5.3.1 “网易云课堂”在线教育平台的进展情况-47 5.3.2 “网易云课堂”在线教育平台商业模式面临的挑战-48 第6章 结语-50 6.1 研究回顾-50 6.2 研究贡献-50 6.3 研究局限-52 参考文献-53 致谢-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