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缩构式“越X越Y”的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doc

资料分类:文史类论文 上传会员:小兔乖乖 更新时间:2023-01-21
需要金币500 个金币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下载论文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论文字数:14698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摘  要:本文运用构式语法理论,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概括“越X越Y”的基本语义特征和类型基础上,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例句为研究对象,分析留学生在习得汉语“越X越Y”构式过程中的偏误情况,包括存在的偏误类型等问题,并探讨出现偏误的原因,同时提出教学策略。本文的研究成果将有利于提高对外汉语“越X越Y”构式教学的质量,对留学生正确掌握和运用“越X越Y”构式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构式语法,“越X越Y”,偏误,教学策略

 

一、紧缩构式“越X越Y”研究综述

(一)构式语法理论

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最早由格语法的创始人Fillmore(1990)提出,后经Adele E. Goldberg(1995)和 Paul Kay(1995)等学者的深入研究,在语言学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其中以Goldberg的成果最引人注目。Goldberg(1995)指出“C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配对<Fi,Si>,且C的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1](P4)。根据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构式的意义并不是其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也不是一个构式的固定意义,即构式整体的意义大于部分意义之和。

(二)紧缩构式“越X越Y”研究现状

“越X越Y”是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刘珣指出“⋅⋅⋅⋅⋅⋅而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所遇到的一些老、大、难的问题,像‘了、着、过’等动态助词、语气词、量词、一些特殊的动词句式、紧缩句等在母语语法研究中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至今也未能提供十分满意的解释。”[2](P16)

邵敬敏(2007)主编的《现代汉语通论》指出“‘越⋅⋅⋅⋅⋅⋅越⋅⋅⋅⋅⋅⋅’,表示条件关系(倚变关系),后者随着前者的变化而变化”[3](P254)。张斌(2002)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指出“越⋅⋅⋅⋅⋅⋅越,相当于‘只要⋅⋅⋅⋅⋅⋅就’”,为紧缩句的固定格式[4](P506)。刘楚群(2004),陈秀利,何溯源(2005),王桂芳(2014)等学者分别从语义虚化、静态和动态角度、认知层面对“越X越Y”结构进行探究,但这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越X越Y”结构值得深入研究。值得注意的是,王学忠(2008)指出“根据普通语言学理论,‘越A越B’格式的意义一般不等于A与B的意义和‘越’意义的简单相加,即:‘越A越B’格式<‘越+A+越+B’,或‘越A越B’格式>‘越+A+越+B’”[5]。

相关论文资料:
最新评论
上传会员 小兔乖乖 对本文的描述:不少前辈学者将“越X越Y”认定为条件关系,本文采用倚变量关系。朱文文(2011)认为“自变量和因变量都是指B和A在语义层面上所蕴涵的语义量,而不是它们在词义层面所蕴涵的量。”......
发表评论 (我们特别支持正能量传递,您的参与就是我们最好的动力)
注册会员后发表精彩评论奖励积分,积分可以换金币,用于下载需要金币的原创资料。
您的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