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金币:5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字数:5193 | ||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摘 要:“了”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突出的难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很多留学生对“了”的用法都感到很头疼。怎样把“了”字的语法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有效进行结合,以便更好地帮助留学生学习,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了,对外汉语,偏误分析
一、研究综述 1.1、“了”的研究现状 在目前关于“了”的研究中,汉语界普遍认为它具有标记汉语“体”意义的作用,因此也称为体助词。在研究现代汉语“体”的意义方面,王力、高名凯、张斌、胡裕树、龚千炎、戴耀晶等人提出的看法大同小异,都认为“了”是标记现实体(有的称之为“完成体”)的手段。[1] 现代汉语助词“了”是由动词“了”经过曲折复杂的变化发展而来的。王力先生[2]指出“和完成貌的‘了’字有历史关系的是‘终了’(内动)、‘了结’(外动)的意义的‘了’字。这种‘了’在汉代已经出现了。” 在现代汉语中,“了”的语法意义,一般倾向于把“了”分为“了1”和“了2”这两种情况。谓词后面,包括动词,形容词和动词短语,一般用“了1”。 “了2”出现在句末,表示一些潜在的变化 。 首先,“了1”和“了2”的使用,一直都是“了”使用中的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对“了 1”和“了 2”做出统一解释,石毓智就认为“了 1”和“了 2”实质上是同一个东西在不同句法位置的语法变体,两者的使用条件是一致的,并把“了”的时体意义归纳为实现过程。[3]更多的学者则认为,“了1”和“了2”在使用位置的不同,使它们具有不同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