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金币:5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字数:7636 | ||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摘要: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浪漫主义著作《巴黎圣母院》是在1830年革命影响下写的,小说故事以中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为背景,表现了反封建的现实主题。同时,它还包含着建筑艺术、历史文化、爱情、宗教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因此不仅被广大读者所喜爱,还引起了评论者多种多样的阐释。本文着眼于《巴黎圣母院》所体现的基督教文化和吉普赛文化的特色,通过主人公吉普赛女郎艾丝美拉达和克洛德主教这两个典型的人物,从他们的生活方式入手来深入的分析这两种文化的差异和冲突。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吉普赛文化;基督教文化
《巴黎圣母院》是以中世纪为时代背景的,中世纪是基督教的鼎盛时期,当时基督教已成为了占统治地位的罗马国家宗教,并在整个中世纪据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地位。随着教会权势的确立和信仰的强制化倾向的出现,基督教那种纯正的道德观也像神学一样不甘于纯粹的信仰的寂寞,不愿长期局限于内心的范围中,它要求走向心外,获得形式。而当它一旦获得了形式,如忏悔、善功、赎罪等方式,它就由动机论变成了效果论。这种注重外在形式的功利态度导致了基督教的道德实践开始走上一条普遍虚伪化的道路。本文着重探究的便是这个时期的基督教文化。 作为一个基督教徒,他们有他们的生活方式:布道、做弥撒、祈祷、读经、唱诗等等。《巴黎圣母院》中也提到克洛德主持人称“懒汉圣坛”的最晚的弥撒,出席教士会议等。基督徒在生活中体现着强烈的道德观念,他们认为真正的善在于内心的虔信,在于动机的纯正。正如耶稣所说:“凡看见妇女就动邪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他们绝对不会盗窃、抢劫、奸淫、欺诈、做假誓等。可以说,克洛德是一个恪守基督教教义的人。自幼接受宗教教育的他成为了一个精通神学的神父和忠于上帝的牧师。他孜孜不倦的阅读各种宗教法典、法规,把年轻的生命和全部的热忱都贡献给了宗教,过着清苦、刻板、僵化的生活。正如小说里所描绘的一样:“在别的方面,他的严肃是加倍的,再没有人比他更可作为模范。由于环境和性格的缘故,他一向远离着女人们,他好像向来都憎恨她们,一件丝绸衣裙的牵声就足够令他眼睛充血。”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克洛德是一个有着强烈的宗教意识和浓厚宗教感情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