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金币:10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字数:58467 | ||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摘要: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内动力,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将多学科融合形成综合性课程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基础课程改革的趋势。如何将课程综合化是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实施 STEM 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实施 STEM 教育,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的过程中,基于农场的 STEAM 课程可以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 由于美国对 STEM 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相对成熟,所以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对 STEM教育的发展、基于农场的 STEAM 课程的出现以及该课程所具有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分析,并总结出基于农场的 STEAM 教育的内涵、意义与属性;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泰勒原理为框架,对美国高中基于农场的 STEAM 课程的三个典型案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这四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基于农场的 STEAM 课程的共同特征:强调学科整合、强调综合能力培养、探究式的学习环境和项目式的学习方法;继续使用案例分析法,对美国高中基于农场的 STEAM 课程的开发策略进行分析,得出:课程的开发取向倾向于人本主义和社会重建主义取向,课程内容的选择基于真实的情境、注重农业科学与多学科知识的融合,课程组织具有较强的整合性,注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的评价方法。 通过对美国基于农场的 STEAM 课程的研究,最终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这四方面为我国基于农场的 STEAM 课程开发提出建议:STEAM 课程目标应该注重多学科的融合、侧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内容选择上应基于真实情境、回归现实生活,课程实施中应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重视学生的合作力以及广阔的学习空间,课程评价方式应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评价。
关键词:STEAM 课程;农业;农场;课程案例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1 研究背景-1 STEM 教育的发展-1 STEAM 课程的出现-2 STEAM 教育与我国教育发展相契合-4 研究目的-5 研究意义-6 理论意义-6 实践意义-6 第二章-研究综述-8 理论基础-8 具身学习理论(embodied learning)-8 地方本位教育理论(place-based education)-9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9 基于农场的 STEAM 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9 基于农场的 STEAM 教育的相关实践探索-11 小结:基于农场 STEAM 教育的内涵、属性与意义-13 内涵、属性-13 意义-13 第三章-研究设计-15 研究问题-15 研究方法-15 文献研究法-15 案例分析法-15 案例选取依据-16 分析框架建立-18 小结:研究路线图建构-18 第四章-美国高中基于农场的 STEAM 课程案例分析-19 课程案例 1:《农业灌溉系统》 -19 课程简介-19 课程分析-19 课程涉及学科领域及对应内容-24 课程案例 2:《生物多样性和农业》 -25 课程简介-25 课程目标-25 课程内容-26 课程实施-26 课程评价-39 课程涉及学科领域及对应内容-40 课程案例 3:《了解你当地的食物系统》 -41 课程简介-41 课程分析-42 课程涉及学科领域及对应内容-46 小结:基于农场的 STEAM 课程特征-47 强调学科的整合-47 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48 学习环境是探究式的-48 学习方法是基于项目式的-49 第五章-美国高中基于农场的 STEAM 课程开发策略分析与启示-50 课程开发取向分析-50 课程取向的含义、研究意义及研究工具-50 美国高中基于农场的 STEAM 课程开发取向分析-52 课程内容选择分析-53 课程内容的研究意义-53 美国高中基于农场的 STEAM 课程的内容选择分析-53 课程组织方式分析-54 美国高中基于农场的 STEAM 课程组织不完全符合纵向组织标准的连续 性,符合纵向组织的顺序性和统整性-55 美国高中基于农场的 STEAM 课程组织符合横向组织标准-55 课程实施路径分析-55 政府与社会的支持是课程教学质量的保障-56 有效的基于农场的 STEAM 课程设计-56 指向学生参与的 STEAM 教学实践-56 指向学生 STEAM 跨学科学习的评价-57 课程评价方法分析-57 课程评价的含义与研究意义-57 美国高中基于农场的 STEAM 课程评价的特点-57 小结:基于农场的高中 STEAM 课程开发建议-58 注重多学科的融合-58 回归生活的课程内容-60 把握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63 注重多元评价-64 第六章-研究反思与展望-66 研究反思-66 研究展望-66 引入课堂实录及农场环境建设方案-66 设计本土化的课程案例-67 关注与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67 参考文献-68 附录-73 致谢-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