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金币:20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字数:18297 | ||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摘 要:当下,使用社交软件并在不同的社交软件上表露自我已经成为许多人业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研究通过聚焦于个体在网络自我表露后的快乐程度,将公众自我意识水平、网络自我表露内容、社交软件类型三者放在同一框架下进行研究,探讨个体所体验到的快乐程度与社交软件类型、公众自我意识水平高低、网络自我表露内容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共招募91名大学生参与实验,其中男27人,女64人,平均年龄为21.07岁(SD = 1.45岁)。实验采用2(自我表露内容: 初步的表露 vs 较多的表露) × 3(平台: 微博、微信、日记)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被随机分配到不同自我表露内容的组别和不同社交平台的组别,使用Fenigstein编制的自我意识量表测量被试的公众自我意识水平,使用SAM量表测量被试网络自我表露后的快乐程度。结果显示,网络自我表露内容和网络自我表露的社交平台对个体的唤醒度和分享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当个体在网络上进行较多的表露时,在微信和微博进行表露后的唤醒度和分享意愿显著高于在日记里表露后的唤醒度和分享意愿。这些结果表明,不同社交平台和不同自我表露内容会显著影响个体的唤醒度和分享意愿,对于人们探索网络自我表露的内在心理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证据。 关键词: 社交平台; 公众自我意识; 网络自我表露; 愉悦度; 唤醒度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引言-1 2.-前言-1 2.1自我表露与网络自我表露-1 2.1.1网络自我表露与个体快乐程度的关系-2 2.2自我意识与公众自我意识-3 2.2.1公众/私人自我意识与网络自我表露的关系-3 2.2.2公众自我意识的在其他方面的相关研究-4 2.3情绪的维度理论-4 3.-问题提出-5 3.1已有研究的不足-5 3.2研究目的-6 3.3研究假设-6 3.4研究意义-6 3.4.1理论意义-6 3.4.2实践意义-7 4.-方法-7 4.1研究样本-7 4.2研究工具-7 4.2.1 SAM情绪量表-7 4.2.2 Fenigstein编制的自我意识量表-8 4.2.3 两则自我表露内容不同的问题-8 4.2.4社交软件使用情况问卷-9 4.3实验设计-9 4.4实验流程-9 4.5统计分析-10 5.-结果与分析-10 5.1描述性统计-10 5.2公众自我意识水平、社交平台、网络自我表露内容在愉悦度上主体间效应检验-11 5.3公众自我意识水平、社交平台、网络自我表露内容在唤醒度上的主体间效应检验-11 5.4公众自我意识水平、社交平台、网络自我表露内容在分享意愿上主体间效应检验-12 6.-讨论-13 6.1网络自我表露内容和社交平台类型与唤起度、分享意愿之间的关系-13 6.2网络自我表露内容和愉悦度之间的关系-14 6.3公众自我意识水平与唤醒度、分享意愿之间的关系-15 7.-局限与展望-15 8.-结论-16 参考文献-16 致 谢-21 |